相信大家有過類似的經歷,就是一個字盯久了,你會發現,竟然不認識這個字了,千萬別不信,試試這個字,眼珠不轉看30秒……![]() 怎么樣是不是不認識了,第一個字是“答應”的“答”,第二個字是“深圳”的“圳”,相信不標注拼音大家也能認得。 為什么一個字盯久了就不認識它了呢? 因為大腦神經元反復提取記憶之后,出現了短暫疲勞現象。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語義飽和”,簡單來說就是看一個字看久了,我們的大腦只關注它的字形,忽視了它的語義,產生了短暫的陌生感。 什么是“語義飽和”? 早在1907年,美國心理學博士瑪格麗特.弗洛伊.沃什伯恩,就在美國心理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稱:“如果對一個單詞注視得太久,它將變得奇怪而陌生。”1962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者里昂.雅克布維茨,將這一現象命名為“semantic satiation”(語義飽和)。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同一個地方一直賣命地工作,高強度運轉后疲憊了,出現短暫的“罷工”。 為什么會出現“語義飽和”這種現象? 漢字的識別過程首先是字形信號,筆畫、結構等視覺信息作為神經電信號,通過視神經發射到后腦勺附近的大腦視覺中樞;包含圖像信息的神經電信號通過與神經中樞的文字記憶數據庫深情對視之后,發現以前就交往過,從而一拍即合轉化為語意,人也就讀懂了字的含義。看久了產生陌生感,就是因為人們的眼睛持續接受同一個字的刺激,連續不斷地把相同的信息傳送到大腦相對固定的位置,久而久之,這個位置的神經活動就會由于疲憊而受到抑制,最后造成聯想阻斷。 盯一個字久了就不認識的具體解釋 第一步,你的眼睛先看到了這個字的形狀,并向大腦傳遞它的圖形信息。 大腦收到信息后開始了第二步,字的筆畫結構等信息,會刺激你的大腦。然后你的大腦就會在數據庫里尋找和這個字相關聯的含義。 所以,你在看到這個字的一瞬間,你也會瞬間理解這個字的含義。 但是,當你長時間盯著一個字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因為你的眼睛會不斷接收到這個字的圖形信息,那么,大腦就會受到沒完沒了的刺激。 于是你大腦里的神經元就要“罷工”啦!這么一來,你看到的就只是這個字的形狀,內涵什么的基本就沒有了。你自然也就忘記這個字的讀音及意思了。 常見的“飽和反應” 除了視覺飽和之外,聽覺、嗅覺等也有“飽和反應”,比如,如果你一直聽到嗡嗡的噪音,聽久了,不特別注意的話,就好像聲音不存在了一樣。故事中那些在鬧市中讀書而不受影響的人物,可能也是因為對噪音飽和了。 再比如,我們在一間充滿煙味的房間呆久了了,也就聞不到房間里的煙味了,這便嗅覺的“飽和反應”。 延伸閱讀: 你知道蜻蜓有多少只眼睛嗎? 為什么大多數人用右手寫字? 為什么說大腦是人體的指揮中心? 小孩做腦電圖有危害嗎? 人的眼睛為什么長在腦袋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