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用到過抗生素,比如:治療感冒發燒、咳嗽的阿莫西林、頭孢克洛、阿奇霉素等,治療腹瀉用氟哌酸(諾氟沙星)等,然而,日常生活中還是不要濫用抗生素,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呢?具體原因如下:![]() 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分為許多種類型,每一種類型都具有各自的抗菌范圍。簡單地說,某一種抗生素對某種細菌有殺滅或抑制作用,但對另外的細菌則沒有作用。如果抗生素選擇錯誤或者一種抗生素使用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不良后果,輕的對疾病沒有治療作用,嚴重的將會延誤病情,甚至引起許多不良反應。 抗生素耐藥是指細菌適應抗生素的存在并繼續生長。抗生素耐藥性導致越來越多的感染(比如肺炎、結核病等)變得更難治療、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和死亡率上升。同時對食品安全和發展有巨大威脅。不必要的使用、濫用抗生素加速了抗生素耐藥產生。為了對付細菌的耐藥性,醫生不得不同時使用多種抗生素,但這樣一來,一些脆弱的有益細菌也會被“置于死地”,導致菌群失調,降低人體的抗病能力。還有抗生素對人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副作用。此外,過多使用抗生素,還會使人體自身免疫力明顯降低。因此,要謹慎使用抗生素。 ![]()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現臨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養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 常見抗生素藥有哪些? 自1940年以來,青霉素應用于臨床,現抗生素的種類已達幾千種。在臨床上常用的亦有幾百種。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抗生素藥物,下面就為大家整理出來,看看你是不是在經常用呢? 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奈替米星、鏈霉素、妥布霉素、巴龍霉素、美羅培南; 頭孢氨芐、頭孢克洛、頭孢孟多、頭孢西丁、頭孢丙烯、頭孢克洛、頭孢尼西鈉、頭孢克肟、頭孢妥侖(匹戊頭孢)、塞肟唑頭孢、拉氧頭孢鈉、頭孢米諾、頭孢克肟、硫酸頭孢匹羅; 替考拉寧,又名太古霉素,地紅霉素、紅霉素、羅紅霉素、醋竹桃霉素; 氨曲南針劑,阿莫西林、雙氯西林、美洛西林; 多黏菌素B; 去甲金霉素(地美環素)、強力霉素、米諾環素、四環素; 磷霉素、夫西地酸、呋喃唑酮(痢特靈)、甲硝唑、莫匹羅星、呋喃妥因、利福平、替利霉素; 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諾氟沙星; 柳氮磺吡啶等。社區醫院使用的抗生素一般以頭孢類為主,其次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最后是喹諾酮類,這些都是比較安全、常見的抗生素類藥物。 ![]() 一招識別抗生素 藥品名稱成千上萬,如何才能快速識別是不是抗生素呢?下面就教大家一招識別抗生素,只看藥品名就知道是否是抗生素。 1名字中帶磺胺(黃岸)磺胺類抗菌藥,用作詞頭。如:磺胺嘧啶(密定)、磺胺甲惡唑、磺胺米隆等。 2名字中帶霉素,各類抗生素都有可能用到這個詞干。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羅紅霉素、紅霉素等。 3名字中帶西林,青霉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安變)氨芐西林、(派)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名字中帶頭孢,頭孢菌素類藥物,用作詞頭。如:頭孢拉定、頭孢地尼、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 5名字中帶培南,碳青霉烯類藥物。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 6名字中帶環素,四環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霉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 7沙星喹諾酮類藥物。(葵諾桐)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 抗生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有些人因為自身原因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會產生副作用,這些不良反應如下: 1、過敏反應 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應非常常見。發生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個體體質、藥物本身、藥物中有雜質,也可能是藥物的代謝產物所以引起的。過敏類型主要包括:①過敏性休克;②溶血性貧血;③血清病、藥物熱;④未分型的過敏反應:臨床主要表現為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固定性紅斑、重癥紅斑等,如青霉素類、四環素類、鏈霉素及林可霉素等。 2、毒性反應 抗生素引起的毒性反應能夠導致機體功能或者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導致機體生理和功能改變,常與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過長有關系,特別是化療指數低的藥物,安全范圍小,容易導致毒性反應。主要包括:①神經系統毒性反應;②耳毒性、腎毒性;③肝臟毒性;④血液系統方面毒性;⑤免疫系統毒性;⑥其次還有胃腸道毒性、心臟毒性反應等,導致患者發生胃腸道反應、心律失常、心肌損害等。 3、特異質反應 特異質反應發生在少數患者中,常常與遺傳因素有關系。由于先天遺傳導致的對某些藥物異常的敏感,與藥物固有的藥理作用基本一致。大多是機體缺乏某種酶引起,使藥物在體內代謝受阻所致。如氯霉素和兩性霉素B 進入紅細胞內,能夠使血紅蛋白轉變為變性的血紅蛋白;而對于該酶系統正常的患者服藥后不會產生此類反應。 4、二重感染 大劑量或者長期應用抗生素,特別是應用廣譜抗生素,當敏感菌被殺滅或者被抑制,其他不敏感菌借機會大量生長繁殖。引起新感染的細菌可以是在正常情況下對身體無害的寄生菌,由于菌群改變,其他能抑制該菌生長的無害菌為藥物所抑殺后轉變為致病性菌,或者也可以是原發感染菌的耐藥菌株。使用廣譜抗生素時較易發生的二重感染有: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腸炎、霉菌性腸炎、口腔霉菌感染、白色念珠菌陰道炎等導致二重感染 ![]() 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原則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 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系。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三)病毒性或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并無療效,對麻疹、腮腺炎、傷風、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是無害無益的。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盡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 因用后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霉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合適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五)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范圍在下列情況下可采用預防治療:1.風濕熱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防止風濕熱復發。2.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3.感染灶切除時,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4.戰傷或復合外傷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5.結腸手術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腸道準備。6.嚴重燒傷后,在植皮前應用青霉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藥敏結果采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癥的發生。7.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癥患者,可在冬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于門診)。8.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御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起效。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進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采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堿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藥丸、膠囊、藥物、藥物、醫院、特寫、細節、白色、宏觀、藥物、處方、藥房、藥學、藥學、護士、醫生、急診、病人、標簽、藥片 ![]() 抗生素常見使用誤區? 感冒發燒使用抗生素治療 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大多數患者5-7天都可自愈,抗生素對病毒并無作用。即使某次感冒合并了細菌感染,醫生開了抗生素服用,下次感冒出現同樣癥狀也不可使用上次的剩藥,因為感染的細菌可能不是同一類。 腹瀉使用抗生素 由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引起腹瀉不能使用抗生素。 共用抗生素 如家長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當孩子有相同癥狀時共用或使用剩余抗生素。 不遵照醫囑使用抗生素 加大抗生素使用量想早點治愈或者降低使用量防止抗生素副作用;癥狀減輕后立馬停止服用抗生素等等。 延伸閱讀: 見血封喉樹有解藥嗎? 為什么諾貝爾被稱為“炸藥大王”? 醫生魚為什么能治病? 為什么B超能診斷疾病? 針灸為什么能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