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生存,火,就是生存的希望,如果是在南極該怎么取火呢,人們想到了用冰取火,為什么能用冰取火?用冰取火的原理是什么?下面學習力就來為您揭曉答案。![]() 為什么能用冰取火? 在1600多年前,我國晉代學者張華的《博物志》就記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意思就是把冰塊削成圓形,中間厚四周薄,向著太陽舉起來,在圓冰下邊的光斑上,放上容易著火的東西,可以燃起火來。用冷冷的冰去引火,冰不是會融化嗎?在清朝的時候,有的人去問當時著名的科學家鄭復光。 鄭復光不迷信書本,決定自己動手試一試。他的實驗是這樣做的:找一把壺底微微向里凹的錫壺,往壺里灌上熱水,放在冰塊上旋轉,把大冰塊燙出兩個光滑的凸面,做成一個很大的冰凸透鏡。 在陽光燦爛的時候,把冰凸透鏡靠在一個小桌上,讓它對準太陽,又把一個紙捻放在透鏡的焦點上,一段時間后紙捻真的燃燒起來了??墒牵]有融化。 ![]() 用冰取火的原理和用凸透鏡取火的原理一樣。爺爺的老花鏡、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把放大鏡放在陽光下,你就會看到放大鏡下出現了一個耀眼的亮斑,那個亮斑就是焦點。把火柴頭放在焦點上,看!著火了。這就是凸透鏡的聚光本領。冰凸透鏡也有這個本領,所以它也能取火。 這就涉及到物理中幾何光學的原理了。光通過兩種媒質的界面時,要發生折射。凸透鏡(會聚透鏡)是一種光學元件,它對光有會聚作用。讓一束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光線會聚焦點,即平行光聚焦法。從而使熱量集中到焦點上。如果在焦點處放些易燃物質,易燃品就會燃燒起來。 野外取火的方法有哪些? 在野外生存,離不開火,火除了能帶給我們溫暖,還能燒水、煮食物、抵御野獸,下面介紹5種最常用的野外求生取火方法,掌握取火的方法越多,在野外越容易生存下去。 ![]() 1、放大鏡聚光取火 這和用冰取火的原理是一樣的,只需要把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找好距離聚焦到易燃物上即可。前提是必須要有太陽。 ![]() 2、打火棒取火 打火棒是由鎂和其他金屬混合制成的一種高效的火石。只要帶上一個打火棒,幾乎任何情況下你都可以不用為取火而發愁了。 ![]() 3、碳布取火 事先準備一些碳布火絨放在求生盒里。碳布是一種十分容易燃燒的火絨,可以使用鋼或者碎石擊出的火花將碳布點燃。 ![]() 4、摩擦取火 利用摩擦生熱來取火是最古老的生火方法之一。像火犁和火弓都是利用這個原理的。 ![]() 5、電池和細導線 電池和細導線的組合是絕佳的起火裝置。用細導線連接電池的正負極后,導線變會發熱發紅,產生高溫。這個溫度足夠點燃火絨。此外,電池電壓和電流越高,用起來效果越好。一般在3——12V范圍內電壓越高越好,而且相對比較安全。 古人是如何取火的? 在沒有打火機和火柴的年代,古人依靠聰明的才智,仍然可以用火來烹飪,那古人是如何取火的? ![]() 古人類:自然之火 最早,人們是不會取火的,古人類用的火,多是雷電引起樹木著火的自然界火和火山引起的火。但是,這種火時有時無,而且不易保存,只能看老天爺的臉色。 ![]() 上古時代:鉆木取火 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想用火的時候就用火,不再依賴“上天”,但取火難度較大。 鉆木取火的方法:折一根山麻木,弄成扁平狀,在上面刻上一道淺的凹穴,再折一根山麻木當棍子,人坐在地上,雙腳踩住扁平的山麻木板,把棍子一端按在凹穴上,雙掌握住來回搓動,棍子末端與木板結合處發生劇烈摩擦,產生木屑,因摩擦生熱,碎木屑熱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活性點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和木屑粉,燃起火焰。 ![]() 青銅器時代:陽燧 用金屬制成的尖底杯,放在太陽光下,使光線聚在杯底尖處,杯底放艾絨之類,遇光馬上能燃燒起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用銅制的凹面鏡對著太陽取火。 ![]() 春秋時期:火鐮 由于打造時把形狀做成酷似彎彎的鐮刀與火石撞擊能產生火星而得名。 火鐮基本由三部分組成:火石,通常指燧石,若無燧石也可用鵝卵石充當;火絨,就是艾蒿的嫩葉;火鋼,大眾化的就用一小塊硬度不太強的普通鋼條,經熱處理及打造成彎彎的鐮刀形狀成為火鐮的主件。 ![]() 南北朝時期:火折子 用很粗糙的土制紙卷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后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余火,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 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不過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氣量要大。 原理是: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質,在氣溫高的情況下,用嘴吹,或者快速甩,它就會與氧充分接觸而起劇烈反應而燃燒。 延伸閱讀: 三個火怎么讀? 飛蛾撲火的原因是什么? 火星為什么是紅色的? 為什么焰火有各種各樣的顏色? 拔火罐為什么會起水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