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如果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面條,飯前的寒冷會被一掃而光,渾身上下都特別的暖和;而在夏天吃完飯后會比飯前要熱,那為什么吃飽飯人會覺得暖和呢?![]() 為什么吃飽飯人會覺得暖和? 第一,熱傳遞。熱傳遞的方式一共有三種,一種是傳導,一種是對流,還有一種是輻射。當我們吃一碗飯的時候,熱乎乎的飯會把熱量傳給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就會覺得暖和、發熱。 第二,食物熱效應。除了簡單的熱傳遞,我們知道吃飯的時候,夾菜、咀嚼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對食物中的營養元素進行消化吸收及代謝轉化,更需要額外消耗能量。 營養學家們把這種因為攝食而引起的熱能的額外消耗稱為食物熱效應,又叫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 那么人體的哪些活動是食物熱效應產生的原因呢?首先,進食過程中,消化系統的運動,消化酶的分泌都會消耗熱量。其次,食物在我們體內氧化分解的時候,除了本身釋放出熱能以外,還會增加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也就是加速了人的新陳代謝。這就刺激人體產生額外的熱量消耗,同時也使體溫升高了。 食物熱效應與吃的量也有關系。吃得越多,熱能的消耗就越。此外跟吃的快慢也有關系。吃得快比吃得慢消耗的熱量高,吃得快時,中樞神經系統更加活躍,激素和酶的分泌速度快,量更多,吸收和貯存的速率更高,所以能量消耗也相對較多。所以,要想身上暖和,吃飯就得吃快點。 ![]() 為什么吃完飯人會覺得很累、很困? 這叫”食困”。當人吃入大量的食物以后,體內的大量血液跑到了胃腸來幫助消化,導致大腦缺血,所以,人會覺得又累又困;此外胃腸開始工作以后通過神經興奮調節也能抑制大腦活動,也會覺得犯困。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飯后不建議馬上睡覺,一方面腦部缺血影響睡眠,另一方面飯后即睡會影響消化,第三,容易發胖。 為什么吃飽了還想吃甜食? 很多人都是吃完了正餐還想吃甜食,其實,這和“感覺特異性飽腹感”有關,“感覺特異性飽腹感”指的是,人類吃、喝東西的話,所有食物都是從口通過食管向胃輸送。但是不同的味道會給人有“另一種胃”的感覺,在科學上稱為“感覺特異性飽腹感”。 人類是雜食性的動物,所以,人要攝取不同的營養來供身體消耗,一味的偏食會影響健康。在有限的食物中,為了防止生病,“感覺特異性飽腹感”的機制就形成了。 雖然我們吃白米飯覺得飽了,但是還能接著吃菜,因為甜點含有與主食不同的營養元素,所以即使吃飽了主食,也會繼續想吃甜食這樣的事情發生。總之,就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各種營養成分均衡! ![]() 為什么吃完飯后會大汗淋漓? 很多人一吃飯就大汗淋漓,其實,這有幾種情況,比如:室內氣溫高;食物熱量大,都會導致出汗,還有我們喝熱湯也會出汗,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是每一頓飯都是大汗淋漓,那么,建議大家還是去看醫生,聽聽醫生怎么說。 這種情況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氣虛引起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脾胃出問題了,因此非正常的飯后出汗,還需盡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