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艷莉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近期,“元宇宙”(英文metaverse)一詞頻繁出現在廣大民眾視野,它是由前綴“meta”(超越)和詞干“verse”(從“universe”演變而來)組成。目前,元宇宙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同時,也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元宇宙+教育”的形態即將形成,而教育領域被普遍認為是元宇宙可行的主要應用場景。有關專家指出,“元宇宙+教育”將引發一場革命性變革。
![]()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元宇宙的定義。中國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的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可見,元宇宙包含元宇宙游戲、元宇宙區塊鏈技術、虛擬現實等,是未來的一種嶄新科技;這種嶄新科技離不開強有力的高科技及其產品化基礎設施設備的支撐。 作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載體的元宇宙,蘊含游戲、音樂、社交、辦公等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元宇宙預想中的場景還有很多,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元宇宙與教育的融合也成為了這類場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將元宇宙的概念運用在諸如學校教育資源整合、區域學校資源共享管理等方面,那么其在教育領域將可預見性地展現出極大應用性;而這種應用性可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在未來,元宇宙與教育融合會碰撞出更多火花;事實上,這種融合是教育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 在元宇宙場景下,教育變成每個人都能夠去直接體驗、構建、學習知識。用戶可以自行通過引導、觀看和實操去完成學習,就如同玩一個大型三維游戲,猶如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先生所言:元宇宙本質是游戲。如果要談元宇宙與教育的融合,教育機構更應該研究的方向是如何整合自身硬件和技術條件,完善用戶的虛擬體驗,為用戶創造超現實體驗。元宇宙終究而言是一個強調用戶體驗的概念,在無法做到掌握豐富技術的情況下,更好整合目前已掌握技術,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才是教育賽道上的選手們更應該考慮的方向。 前不久,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狗”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進入全新階段。如果傳統教育不緊緊抓住人工智能的發展潮流,將遭遇技術變革帶來的“降維打擊”。面對技術變革,傳統教育必須用“升維”的方式迎戰。可以肯定的是,在元宇宙技術的助力下,未來學校將從“工業化教育”邁向“智慧型教育”。屆時,學校不再是“教育工廠”,教室是融合新技術力量的“學習村落”,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學習方式從“學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學”。在教育管理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多元主體參與度,形成協同創新的網狀治理結構。 不妨想象,在未來的全新教學環境中,學生們戴上虛擬現實眼鏡和耳機,就能即刻“穿越到”虛擬教學空間中,身臨其境地接觸現實世界不常觀察到的立體教學模型,比如行星運動軌跡、建筑內部結構、人類歷史演變、人體器官等。在元宇宙形態下,師生關系將會發生變化,傳統的教育方法隨之也發生變化。我們相信元宇宙并不只是當下火熱的虛擬概念,而是一個即將到來的全新時代。我們也已經開始期待元宇宙能為全天候學習、終身教育提供更大空間和更好的技術基礎,期待它帶給教育的無限可能。 元宇宙與教育融合的發展前景可期,但其發展不能脫離教育的本質。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先生認為,面對元宇宙時代,教育的自我迭代擁有了更多可能,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多元的心態以及更加智慧、卓越的方法去構建和探索新的形式。但他也指出,無論元宇宙未來發展如何,都不應偏離教育本質。他解釋道,教育是把人類積累的對自然界的認知和改造自然的經驗,以及社會生活經驗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與品德,使人們的身心得到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此外,作為一種嶄新科技,元宇宙在給教育帶來諸多有利因素的同時,也會存在相應的挑戰。在元宇宙滲透進入傳統教育領域帶來優勢的同時,也會引發一些負面問題。因此,要充分認識元宇宙的優勢和它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到趨向有利的一面,避開有害的一面,真正使元宇宙發揮育人的作用。正如中國教育家周儀榮先生曾經所言: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在它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麻煩;因此要合理利用科技,發揮它有利的一面,限制它不利的一面,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毫無疑問,“元宇宙+教育”的形態將帶來教育生態、教育文化的變革與創新。隨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元宇宙將使得教育的革命性變革成為現實;它將打破傳統教育體系的形態,使其向更加靈活、更加人本的教育新生態邁進。 文/謝艷莉(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